close

在約旦居住最麻煩的事情之一是亞洲食材的取得,雖然這裡因為東南亞移工很多,所以有一些東南亞食材。近來有些商店進口一些東亞食品,但很多時候還是得自製。
之前從台灣帶回乾燥米麴(koji)想自己做味噌,但一包300公克做一次味噌就所剩無幾。網路上有教人如何用少許米麴繁殖出源源不絕的新米麴。参考了一些教學影片及網站,但可能米的濕度及溫度不對,所以最後都液化臭酸長出紅,綠色的黴菌。丟了不少實驗品。
最近因為想做鹽麴,所以重新燃起做米麴的興致,但因為疫情不能回台補貨,郵局國際包裹也停擺,只好託人從Amazon幫我買一包回來約旦。得之不易,得先認真研究一下,不能再失敗了。觀看了許多日本YouTuber的影片,決定採用他們的做法。將米蒸熟後散熱加種麴,然後用布巾包裹,放鍋中保溫,兩天後美夢成真,白米變米麴。
自此之後無論怎麼做都能成功的長出美麗潔白毛絨絨的麴菌,用自己繁殖的米麴做下一批米麴也都成功,好有成就感。這下可以無止盡的繼續玩米麴,做味噌,鹽麴,豆腐乳.....

以下是製作米麴的步驟
短米(例如篷萊米 ) 500公克,清洗後加入3倍份量的水,浸泡8小時。

51MOpgjFeaL._AC_SY580_.jpg

將5大匙乾米麴放咖啡豆研磨機或食物調理機打成細粉備用。機器使用前先消毒乾淨,以免污染種麴。

koji8.jpeg我的自製米麴沒有乾燥就直接冷凍,所以無法打得很細,市售乾燥米麴可以打成像麵粉般細粒,可節省用量,大約只需2-3大匙。

蒸籠鋪乾淨蒸籠布,米瀝乾放蒸籠蒸40-60分鐘,直到米心蒸透。蒸好的米粒粒分明有彈性,撥開裡面米心沒有泛白就蒸好了。

koji9.jpeg

把米攤開散熱,用額溫槍測溫度,降到45度就可以佈麴了。
使用消毒過的湯匙或乾淨的手將麴粉拌到米裡, 確認每粒米皆沾到麴粉。上圖是製作大麥麴時的照片。
將米放到消毒過的乾淨布巾或豆漿袋,然後將其包起成團狀包袱。包袱綁緊點米聚攏在一起比較不會變乾,米如果變太乾需噴些冷開水。

koji15.jpeg

20211105_193143.jpg準備一個裝有40°C溫水的鍋子(我用剛才蒸米的鍋子),將鍋蓋反扣架在鍋上,將裝米的包袱放到鍋蓋上。

20211029_000139.jpg

用蒸籠反蓋到米包袱,上蓋一條毛巾保溫。

我原本做法為鍋上直接架蒸籠,但蒸籠有孔洞,雖然鍋裡的水溫度只有40°C,但是水氣還是會冒上來,濕度變太高,所以改成鍋上架鍋蓋再蓋蒸籠。

20211029_093953.jpg

在培菌完成前,每半天或8小時將鍋子的水加熱到40°C (104°F)左右,依製作的氣候調整。包袱也需上下翻轉,調整溫度。

 

20211029_092728.jpg

24小時後打開檢查,應該會有少許白色點點佈在米上了,布巾溫度微溫。且聞得到淡淡的類似栗子味道。容器如果有水氣,需擦乾。

20211029_092108.jpg

上圖為36小時狀態,白色菌佈滿米粒,但毛絮不多。

48小時後,布巾溫度較前一天高,打開布巾檢查,白色菌絲大爆發,整片毛絨絨結成一大塊米麴餅,成功了!

koji11.jpeg撥開來看,裡面也都長滿了白白菌絲。撥一顆來嚐嚐,甜甜的。接下來要做的米味噌甜味可都全靠你了。

koji10.jpeg因為我沒有恆溫設備,所以使用加熱的水來維持溫度,因此培菌時間有時會拉到72小時才完成。時間拉長沒關係,但需注意米粒應該是乾燥有彈性的狀態,無異味,雜色。米粒只能長出白色毛絮,味道類似栗子。如果長出紅,綠,黑雜色,有酸腐味就是失敗了,得丟棄。
專業做法會在24小時後拿出把米翻一翻,讓麴菌散佈更均勻及降溫。我嫌麻煩因為器具得再消毒一次,也怕增加污染風險所以沒有做這動作。因此有些米粒麴菌會長得較茂盛,菌絲深入米心,有些則只在表層。毛絮較少的米,可以把它留布包繼續繁殖。

20210714_115558.jpg
米麴收成後,將米麴分開成一粒一粒,放乾淨烤盤攤開乾燥一天,再放冷凍庫收藏,如不乾燥則收成後撥成適當大小,放密封袋或容器冷凍。資料說冷凍可保存一個月,不過我曾兩個月後才使用來做味噌,味噌也做成功了沒問題。

注意事項:
1. 米蒸好後所有會碰觸到的東西都需先消毒過,以防止雜菌污染了米。我在蒸米時會將待會使用的湯匙,布巾放蒸籠一起高溫殺菌。
2.包裹的布巾不可有濕氣,濕氣太重容易失敗。
3.如果米粒太乾,需噴些煮沸過冷卻的飲用水。
4.發酵的容器如果有水氣,需擦乾。

5.如果要用手觸摸米麴,手洗乾淨後最好用廚房紙巾或面紙擦乾,不要用毛巾,因為毛巾上面雜菌太多。

 

如果你想製做鹽麴或醬油麴,可以參考這篇自製鹽麴醬油麴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Jan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